红茶种类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,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。我国红茶种类较多,
蓝狮登录产地较广,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,也有与印度、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。
(一)工夫红茶
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,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。我国17个省产茶,其中12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。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、产地广。按产地命名的有滇红工夫、祁门工夫(含浮梁工夫、霍山工夫)、宁红工夫、宜红工夫(含石门工夫)、川红工夫(含黔红工夫)、湖红工夫、闽红工夫(含坦洋工夫、白琳工夫、政和工夫)、台湾工夫、越红工夫、江苏工夫有粤红工夫等。按品种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两种;大叶工夫茶有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,又称“红叶工夫”以滇红工夫及政和工夫为代表;小叶工夫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成,色泽乌黑,又称“黑叶工夫”,以祁门工夫及宜红工夫为代表。按出口方式可分为号码工夫茶及原籍工夫茶两种,号码茶称中国工夫,原籍茶则冠以地名如祁门工夫、宁红工夫。按大区产地可分为华东工夫(如祁门工夫)、中南工夫(如湖红工夫)、西南工夫(如滇红工夫、川红工夫)等。
我国工夫茶分1—7级,为保证工夫红茶品质,蓝狮线路测试除滇红工夫及祁门工夫生产1—7级外,其他工夫红茶,一般均生产2—7级。
现将我国出口的几个主要按产地命名的工夫红茶产制情况介绍如下。
1、祁门工夫
祁门工夫红茶,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,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。主产安徽省祁门县,与其毗邻的石台、东至、黔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。常年产量5万担左右。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,色有“宝光”和香气浓郁著称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
据历史记载,清朝光绪以前,祁门生产绿茶,品质好,制法似六安绿茶,称为“安绿”。光绪元年(公元1875年),黔县人余千臣,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,在至德县(今至东县)尧渡街设立茶庄,仿照“闽红”制法试制红茶。1976年,余从至德来到祁门,并在西路历口、闪里设立茶庄,扩大生产收购。继而在南路贵溪一带,也有人试制红茶成功。当时上海“同合荣”茶栈也在祁门贷出资金。由于茶价高、销路好,人们纷纷相应改制,逐渐形成了“祁门红茶”。对祁红的创制与发展,祁门胡元龙亦是有贡献的。据1916年《农商公报》第二期记载:“安徽改制红茶,权舆于祁建。而祁建有红茶,实肇始于胡元龙(又名胡仰儒)。胡元龙为祁门南乡之贵溪人,于前清咸丰年间,即在贵溪开辟荒山五千余亩,兴植茶树。光绪元、二年之间,因绿茶销场不旺,特考察制造红茶之法,首先筹集奖金六万元,建设日顺茶厂,改制红茶,亲往各乡教导园户,至今40余年,孜孜孜不倦。”
由于祁门自然环境优越,茶叶品质好,并逐年提高制茶技艺,其内质香气独树一帜,竟与当时国内著名的“闽红”、“宁红”齐名。“祁红”产区逐渐扩大,除原来祁门、至德县外、毗邻的贵池、浮梁县(今属江西省德镇市的蚊潭、鹅湖两区)也相继改制红茶,产量逐年增大,至1911年前后,生产购销量旺时产达6万担以上。后因国内军阀混战,两次世界大战的破环与影响,我国红茶生产开始衰落,但“祁红”一直保持较好的产销形势。1939年,祁门县最高年产达4.9万担,占当时全国红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至1949年,下降为9618担,1956年发展至3.3万担,1983年仅出口即达5.7万担,目前维持这一水平。
祁红夫茶条索紧秀,锋苗好,色泽乌黑泛灰光,俗称“宝光”;内质香气浓郁高长,似蜜糖香,又蕴藏有兰花香,汤色红艳,滋味醇厚,回味隽永,叶底嫩软红亮。
国外把“祁红”与印度大吉岭茶、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,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。国外称祁红这种地域性香气为“祁门香”,誉为“王子茶”、“茶中英豪”、“群芳最”。清饮更能领略祁门红茶的特殊香味。加奶后乳色粉红,其香味特点犹存。因而赢得国际市场高度的评价。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土产展览会时,曾获得金质奖,1983年在我国轻工业优质产品评比会上,荣获国家金质奖章。“祁红”被列为我国的国事礼茶,以表达中国人民的好客热情。英国消费者最喜欢饮“祁红”,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对高档“祁红”尤感兴趣,有的当作“午后茶”中的珍品泡饮,有的当作早餐茶饮用,或作陈列,显示高贵,或作珍物馈送亲友。
祁红工夫主销英国,其次为荷兰、德国、丹麦、瑞士、瑞典、法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爱尔兰、芬兰、日本、意大利、新加坡及港澳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。系地域性工夫红茶中出口最多且售价最高的红茶。据记载,1931年出口一担“祁红”,卖价达360两白银。在一般情况下,“祁红”出口价格高出其他工夫茶10%以上。
祁门红茶品质超群,被誉为“群芳最”,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。祁门地处安徽南端,位于北纬29º55′,东经107º50′,东邻黔县,东南接壤休宁,西南紧接江西省景德镇市,北抵石台、东至两县。全县东西长约90公里,南北宽约80公里,黄山支脉由东向西北环饶,西北有大洪岭和历山,东有楠木岭,南有榉根岭,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%,一般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,全县茶园80%左右分布在海拔100—350米的峡谷和丘陵地带,其中又以西乡历口、闪里等地种茶较多,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5%左右。这些茶园,土地肥沃,腐殖持含量较高,早晚温差大,常有云雾缭绕,且日照时间较短,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,酿成“祁红”特殊的芳香厚味。
祁门河流山溪纵横,有阊江由北向南,经县城和南乡倒湖,倒入鄱湖;历水源于历山会阊江于倒湖;率水系新安江之上游,经祁门直达屯溪、杭州。此外,尚有小北巷水及大小溪流遍布全县。沿河(溪)两岸狭长地区,冲积出许多河州,洲上种有茶树,俗称“洲茶”。每年雨季,河(溪)水涨落,泥土沉积茶园之内,茶树根系发达,芽叶肥厚,内含化学成分丰富,所制工夫茶红茶品质就属上乘。洲茶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0—15%。
祁门红茶品质优异的另一个原因,是有其特殊的栽制特点。
祁门茶树有8个主要的品种,它们是槠叶种、柳叶种、栗漆种、紫芽叶、迟芽种、大柳叶种、大叶种和旱芽种。其中槠叶种占69.5%,柳叶种占16.8%。槠叶种具有高产优质的特性,是制造祁红工夫的主要原料,其内含香、味成份丰富,是构成祁红滋味醇厚的物质基础。
祁门红茶采制标准较为严格,高档茶以一芽二叶为主,一般系一芽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叶。分批多次留叶采,春茶采摘6—7批,夏茶采6批,少采或不采秋茶。
在制茶方法上,历史上茶庄有收湿坯(发酵叶)的习惯,收回茶坯再采用文火慢烘,烘茶间门窗紧闭,门口设厚布帘,使室内保持一定温度,并使茶叶中香气不重工艺技术,着重抓外形紧结苗秀和内质香味,保持并发扬祁门香的特色,使祁红工夫品质经久不衰,盛誉常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