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是中国茶花之乡,前几天,兰溪市作协组织去金华仙源湖采风,
蓝狮平台登陆顺便去浏览了中国茶花文化园。园内幽静典雅,移步皆景,有十八学士桥、学士塔、十德亭诸建筑,虽是新设,却十分具有传统风味。“十八学士”、“十德”等说法我开始以为是与金华的什么学士有关,后来查了有关典籍才知“十八学士”乃是茶花中的上品,而“十德之花”是茶花之美称。古代文人竟然将茶花的优点总结成为十种品德,称它是所有花卉中最完美的,不但叶子长得好看,花也好看,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,而且随着对茶花的开发利用,茶树的枝干可以雕刻工艺品,茶籽可以压榨茶油,茶油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,它是护肤用品的重要原料,很容易让皮肤吸收,具有保湿、养颜之功效,经常使用,可使皮肤柔嫩光滑。
茶花有十德,所以自古以来,文人独爱茶花,留下许多诗文佳篇。早在南朝陈代的尚书令江总就在《山庭春日》诗中写道:“岸绿开河柳,池红照海榴”, 在春天的山庭,河岸上柳树的绿叶挂满枝条,池塘边海榴的红花映照水面,是当时陈国的京都建康(今南京)文人植茶花的真实写照,这也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首写茶花的诗。“海榴”是茶花最早使用的名字,从诗中可以看出,在距今1400余年前,人们已在庭院里、水池边广植茶花造景。
此后,茶花就一直成为文人笔下吟唱的一个主题。如宋代陆游在《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》中写道:“东园三日雨兼风,桃李飘零扫地空。惟有山茶偏耐久,绿丛又放数枝红。”苏轼有诗《邵伯梵行寺山茶》曰:“山茶相对阿谁栽?细雨无人我独来。说似与君君不见,烂红如火雪中开。” 明代丁若瀛吟《山茶》:“丹砂点雕蕊,经月独含苞。既呈风前态,蓝狮平台登录线路还宜雪里娇。”等等。
兰溪著名的诗僧贯休也写过一首茶花的诗。大约在唐天复二年(902年)前后,已届古稀的贯休跋山涉水入了蜀,蜀王赐号“禅月大师”。有一日清晨起床,看见门口台阶上落了一朵茶花,顿生惜意,于是吟诗一首《山茶花》曰:“风裁日染开仙囿,百花色死猩红谬。今朝一朵坠阶前,应有看人怨孙秀。”据《晋书·石崇传》载,贵族石崇的爱妾绿珠“美而艳,善吹笛”,被赵王司马伦的嬖臣孙秀看中,“指索绿珠”,在遭到拒绝后,便设计逮捕石崇。绿珠为报答丈夫,当场“自投于楼下而死”。贯休看到茶花“一朵坠阶前”,便联想到了绿珠坠楼,将绿珠与落花融成一体,抒发了自己的惜花(人)之情。
清代李渔寓居南京时也写过一篇《山茶》的美文,开篇就赞茶花:“花之最能持久,愈开愈盛者,山茶、石榴是也。”接着写道:“然石榴之久,犹不及山茶;榴叶经霜即脱,山茶戴雪而荣。则是此茶也者,具松柏之骨,挟桃李之姿,历春夏秋冬如一日,殆草木而神仙者乎?”茶花不但花期长,从十二月份开至次年的四五月份,可历半年之久,而且抗寒抗旱,冬天百花凋零,惟独它依然开得鲜艳夺目,这是其他花所无法比拟的。李渔还说,得此花一二株,可抵群花几十株,可惜我的园子小得和芥子一样,种了别的花卉,就种不下茶花了,只能栽种在盆子里,置于怪石旁。他叹惜地说,唉,自己喜欢的东西无法享用,讨厌的东西无法摒弃,岂不是一种遗憾?
三百多年后,兰溪的芥子园弥补了李渔的这一遗憾,在建园时就栽种了许多名贵茶花。特别在园林门厅里面,左右各有一株茶花,已历数十年,枝越屋檐,苍老虬劲,且花色一红一白,花开时节,白如雪,红如火,煞是好看。花季过后,树下纷纷扬扬,雪白的花瓣落了厚厚一地。花师傅为了保持园内清洁,总是要将落下的花瓣扫掉,每回我见了就会上前阻止,而后静静地站在茶花树下,用心去感受一种“无奈花落去”的生命之美。